至基于拉曼-离子迁移谱的易制毒化学品核查仪通过验收
行业百科发布时间:2023-02-15
2月28日,1025国家科技支持计划查缉、管控毒品背法犯法核心技术与设备研究项目易制毒化学品运输管控检验技术与设备研究课题顺利通过验收。该项目由来自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北京理工大学、公安部第3研究所、浙江警察学院、北京工业大学等11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验收,该课题成果检测仪器可以快速检测种类包括20种易制毒化学品及15种毒品有效遏制量程较小了易制毒化学品非法流失。
2月28日,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在北京公安部研究所组织专家对1025国家科技支持计划查缉、管控毒品背法犯法核心技术与设备研究项目易制毒化学品运输管控检验技术与设备研究课题进行验收,验收专家组由来自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北京理工大学、公安部第3研究所、浙江警察学院、北京工业大学等11名专家组成,浙江大学周建光教授担负组长。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公安部禁毒局和来自内蒙、河南、天津、浙江的1线专家、课题承当单位公安部研究所和课题参与单位中科软科技股分有限公司科研、财务审计相干人员共40余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现场
课题承当单位公安部研究所陈学亮副所长在致辞中对近3年来各位专家从立项开始到立项的研制进程到现在的项目验收,辛苦付出表示感谢,对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公安部禁毒局对项目、对团队的信任、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他表示全部课题依照1025国家科技支持计划的要求,很好的完成课题任务,特别是课题成果的利用和使用情况,部份超过了课题要求。

公安部研究所 陈学亮副所长致辞
公安部禁毒局办公室副主任刘铭介绍了当前全国制毒背法犯法情况,制毒物品非法加工制造注入制毒渠道问题屡禁不止,易制毒化学品非法流向境外制成毒品后贩运回境内的犯法活动日趋猖獗,对此国家禁毒委高度关注,将5省10个县列入制毒物品犯法警示地区,积极部署展开为期半年的专项打击行动,有效避免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破获了1大批制毒物品犯法案件,缉获易制毒化学品1000余吨。对该课题成果紧扣实战需求,迫切解决基层缺少毒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的查缉管控技术和设备表示感谢,他希望课题成果加速推行,更广泛的利用于禁毒实战,早日发挥威力。

公安部禁毒局办公室副主任 刘铭讲话
验收专家组听取了公安部研究所王青研究员、李彬副研究员对项目履行情况的汇报,观看了课题成果利用视频,预会专家现场观看了本课题研制的基于拉曼光谱技术研发的易制毒化学品核对仪现场演示,审阅了相干技术及财务材料,并经过质询与认真讨论,专家组依照《国家科技支持计划管理办法》和《1025国家科技支持计划公安项目验收工作实行细则》的要求,1致通过验收。专家组认为该课题研制了基于陶瓷材料1体化双模式漂移管的离子迁移谱易制毒化学品检测仪器,提出了基于聚类柱状计算法对离子迁移谱峰辨认方法,具有原创性。融会了自主开发的现场拉曼光谱∕离子迁移谱分析检测技术、隐形矩阵复合码防伪技术和信息管理平台技术,实现了易制毒化学品人、车、物、证的精准管控与轨迹溯源,创新了易制毒化学品管控综合管理模式。课题成果已转化为产品,在国内外4.2 对数扫频:取得推行利用,为打击毒品、易制毒化学品背法犯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科软科技股分有限公司科研人员现场演示易制毒化学品核对仪使用情况
据了解,该课题旨在通过易制毒化学品现场快速查验、电子证书机读防伪辨认等多项技术研究,研制开发易制毒化学品的轨迹综合查验装备与运输查询管控平台,实现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现场检验与化学成分分析、对易制毒化学品的携带排查与整车排查和进行易制毒化学品电子证书信息与实物、车辆的比对。该课题研究成果将有效解决易制毒化学品在申报、运输、使用中与实际情况不符而没法查验的问题,有效杜绝易制毒化学品在运输、使用进程中被掉包或非法流失等问题。同时轨迹综合查验装备与物联网利用技术的结合还可实现对易制毒化学品轨迹的实时查询与监管,并建立易制毒化学品轨迹综合信息的获得与管控查询平台。基于该智能平台可实现对企业生产、销售、购买、运输、使用、仓储、进口、出口等环节的有效监督管理,除此以外,还可实现各类许可、备案等办理流程的自动化,对易制毒化学品的流向动态进行历史记录和监督管控。从而有效遏制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
据悉,该课题成果检测仪器可以检测种类包括20种易制毒化学品及15种毒品,对易制毒化学品电子证书的检测时间小于3秒,对易制毒化学品检测时间小于10秒,已在江苏、甘肃、河南和内蒙古自治区等多个省分示范利用,在网企业19700家,共办理购买许可证620000张,运输证300000张,培训公安民警2600余人,培训企业22000余家,全面提升了利用省分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在有效监管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和单位的办在满足相同的实验力、实验振幅、实验频率的条件下事效力,有效遏制了易制毒化学品非法流失。